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16%-50%,它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数量不等的非脂肪成分组成,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存在的部位,脂肪瘤生长缓慢,无破坏组织,质软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无红肿,无压痛,多见于中老年人。肿块部位局部隆起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通过触诊即可基本诊断病情,但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应用超声诊断脂肪瘤对指导临床医师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脂肪瘤发生原因: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认为与脂肪瘤致瘤因子有关。在患者体细胞内存在一种致瘤因子-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人体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致瘤因子处于活跃状态。常见的诱因包括:1、不良生活习惯:比如经常熬夜、加班、过度劳累会使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2、不良饮食习惯:过度的饮酒,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海鲜、动物内脏,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3、生活及工作的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烦燥易怒,情绪抑郁等等。部分脂肪瘤病人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
临床表现:脂肪瘤最常见于背部、颈部、肩部、胸腹壁及四肢近端,通常位于皮下脂肪层内。也可见于乳腺、肠道腹腔,平时在这些部位见到肿物,要想到脂肪瘤可能。临床上大多数病例表现为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常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当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因压迫周围神经引起疼痛。
超声表现:脂肪瘤的回声特征与内部脂肪成分及其他结缔组织成分所占比例及排列有关。
皮下脂肪瘤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多数呈椭圆形,长轴与皮肤平行,通常横径超过15mm。典型的脂肪瘤超声所见其周围有一层纤维性包膜,瘤体内部薄的纤维组织形成纤细的分隔样光带,将其内部正常的脂肪细胞分隔成叶状。
瘤体内部薄的纤维组织形成纤细的分隔样光带,将其内部正常的脂肪细胞分隔成叶状。低中回声型脂肪瘤其内的脂肪成分较高,内部呈低、中等回声,间以短细线状中高回声。
椭圆形低回声实性结节,内见条带样回声,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高回声型脂肪瘤内的纤维含量较高,所以内部回声呈均匀的高回声,彩色多普勒一般无血流信号,少数内见星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需注意与脂肪肉瘤、 血管瘤等皮下软组织肿块鉴别。①脂肪肉瘤在软组织肉瘤中居第二位,好发于50~70岁年龄段男性。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病程较长,肿块可非常巨大,晚期出现压迫症状。
声像图表现:瘤体巨大,呈椭圆形或分叶状,内部回声很难与脂肪瘤区别。一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病变内血流信号,则应考虑脂肪肉瘤可能。脂肪瘤与脂肪肉瘤鉴别要点:为瘤体丰富血流倍号。②血管瘤最常见的为海绵状血管瘤,四肢躯干均可发生,自皮肤至皮下脂肪层、肌肉层,甚至于骨、关节都可累及。其质柔软,可压缩。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合回声区、内部可见多发网格样或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呈蜂窝状”部分可见静脉石强回声伴声影,位于肢体的血管瘤在病变肢体下垂后肿瘤体积增大,这一点对于二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治疗及预防:
在治疗上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
脂肪瘤通常无需治疗,如果脂肪瘤导致局部明显疼痛,或瘤体快速增大,或影响外观,可进行手术切除。
脂肪瘤切除后基本不会复发,但可能会留下瘢痕。
此外还需要日常生活调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多休息,适当放松自己缓解压力也有好处,饮食方面注意调理,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要吃太多加工的果汁或者是加糖的果味饮料,需要摄入足够多的蛋白质,但是要注意低胆固醇饮食,比如说动物内脏类尽量少吃,还需要禁酒及酒精类的饮料,少吃辛辣的食品,比如说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可能诱发脂肪瘤。
总结:高频超声检查在脂肪瘤的诊断上有简便、准确、 无创、无痛的绝对优势,可提供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毗邻关系及血流特征等信息,还能对它进行穿刺活检及相应的介入治疗。对消除患者的恐惧及指导临床医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工作中,超声医师不仅要注重超声表现,还要注意综合患者病史进行多角度评估,增加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尤为重要。